前几天,家里服役期内的豆浆机突然罢工了,经过笔者反复的查看也没有看出是哪里的毛病,才用了几个月,扔了实在是可惜,于是只剩下维修一条路可行。可是找了半天售后服务,人家基本不管你的维修问题,所以只能自己找维修的师傅,不过高达200元的维修费用也是吓坏了笔者,因为新的机器才花了400多元,维修点收取高昂费用的原因竟是零件难找、配件需定制等一系列的因素。
几经周转,最终机器还是扔在了角落里,这不禁引起笔者的反思,小家电方便、小巧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像笔者这样坏了维修成本太高,修旧的不如买新的,扔了又觉的可惜,回收渠道不畅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面对日益增长的小家电销售,患“病”难“医”成了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如何才能走出维修难的困境成了当下小家电产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低价血拼引销售高潮 后期售后竟无人关注
不少的消费者认为小家电“维修不值、回收便宜、扔掉浪费”,最重要的是维修成为了“鸡肋”。不过这一类的事情虽然是不良商家为获取暴利而引起的,但是也存在用户自身消费不谨慎的因素。对于小家电来说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便宜,它不像洗衣机、冰箱等大件动辄成千上万,几百元就可以买到一台,而且机身小巧使用方便,不仅在超市、卖场可以轻松买到,在网购平台上更比比皆是。
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狂欢购物节,诸如豆浆机、面包机、酸奶机、挂烫机等均有折扣优惠,更有甚者一台机器只售几十元,不少的用户因为价格因素开始血拼,然而在贪图价格优惠的血拼过后,实际生活的体验也是少之又少,而当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不少的产品因为质量的因素已经无法使用,笔者身边的朋友就有这样的购物体验。
朋友因为价格便宜所以买了一台榨汁机,原价1000多现价只需150元,买回来后使用了两天感觉很好,但是因为工作忙就闲置了一个多月,当再次使用的时候,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本无法正常使用,很多人都建议说联系卖家返厂维修吧,可朋友却说:只有150元,质量肯定好不到哪里,就不返厂了,多麻烦,损失150元也没什么。
笔者相信很多的用户都存在这样的想法,认为便宜的东西损失了就损失了,一点儿都不心疼,但是就是这样的消费方式让不少的商家抓住了商机,质量差但价格便宜的产品销量猛增,让我们的生活中充斥了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而且坏了就扔不联系卖家维修,也让不少的卖家忽略了自身产品维修的问题,既然没有买家维修,省去售后服务也节省了不少的运营成本。正是这种低价购买,而很少有人后期维修的因素,导致不少小家电维修难,用户体验差,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纵容了那些质量不过关的企业。
小家电维修不划算的说法由来已久,不少的用户采用扔掉或者闲置的方式处理那些仍在服役期内,但无法正常使用的小家电产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家电市场维修难的囧境呢?
小家电市场极不规范 维修率居高不下
小家电市场价格低利润高,吸引了一大批的商家涌入这个行业,鱼龙混杂的市场导致整个行业乱象丛生。而且小家电不像大型家电那样要求很高的技术含量,只需投入少量的资金就可以收到更高的回报,使得这个行业门槛较低。更有甚者打着创意、外贸的旗号,贴牌销售,以低价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其质量根本不过关,导致维修率居高不下。
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也让小家电市场存在很多“浑水摸鱼”者,它不像空气净化器一样有统一的国标限制,这样很多以赚钱为目的的厂商参与其中,只是会宣称质量好、用的时间长等,而谈到售后服务时,多数的商家选择避而不谈。
产品更新太快 质检、维修跟不上脚步
除了本身质量的问题,产品自身更新太快也存在着一部分的原因,因为技术简单回报率较高,所以不少的商家愿意推出更多的新品来迎合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往往因为生产速度快、更新率高,所以产品质量把关无法做到全面,同时,更新周期变短,使得消费者刚刚买到的产品就成了过时货,不仅返厂难,连维修的零件都已经下架,根本无法实现正常的维修、保养。
全国维修网络虽好 但是小家电厂商很难实现
“如果有全国的维修站点多好”,这是很多消费者的愿景,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小家电市场来说,很难实现,先不说这个维修网络的运行成本,最主要的小家电维修师傅就很难找到,因为维修利润低,不少消费者因怕麻烦、维权难等因素影响,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小家电维修这个行业。对于厂商来说,小家电本来就是投入少、成效快的行业,如果前期投入太大,又有多少的品牌愿意去做呢?
智能化时代 软件比硬件更难修
智能时代的来临,小家电产品也加入到了智能行列,原本便捷、实用的小玩意儿,也变得高大上起来。“远程操控家电”似乎变成了一种时尚,只有家中有wifi,智能小家电就可以连接上网,使用体验虽然升级了,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功能越多,下岗越快是现在很多小家电产品的现象。软件失灵不同于硬件的损坏,硬件我们可以找相同或相似的零件替换,虽然与原配产品有所不同,但是至少还可以使用,与普通的小家电产品相比,这些智能小家电一旦软件失灵,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兼容的应用系统或是软件,大多数产品只能走上报废的道路。
小家电维修游击队 维修售后不敢恭维
由于小家电购买成本比较低,所以维修利润也远远低于大家电产品,导致很多的家电维修人员不愿意进行小家电维修的工作。这也给不少的人员提供了“副业”,打着特约授权、指定维修等旗号进行非正规的黑维修,只需一部电话即可招揽生意,并使用劣质材料或废旧材料进行上门维修服务,当时是修好了,但是过不了几天问题就又会出现,主要是高昂的费用也让笔者不敢恭维。
以旧换新套路多 刚买的机器到底是新还是旧
小家电市场的维修难问题日渐显著,所以也滋生了另外一个行业---以旧换新。国家目前尚无针对废旧小家电的回收处理出台具体政策,而对于一些正规回收处理企业而言,小家电处理成本高、利润低,所以很多的大厂商并不愿意回收。不过一些不良商家认准了这一“赚钱”行业,将废旧的小家电回收,并进行简单改造,然后以新品发售的缘由继续出售,成本投入少,技术不用变动,高昂的售价也让其赚的盆满钵满,不过苦的还是消费者,因为高价格买回来的产品根本不知道是新还是旧。
海淘产品也有水土不服 国内无法维修
小家电产品国内维修难,但是国外的产品维修又是什么样呢?随着海淘的日益盛行,不少人已经不满足国内产品带来的体验,开始选择国外的小家电产品。其实进口小家电并非都是精品,售后服务也难以保障。大家不远万里、不惜花高价淘到的洋家电也有“水土不服”的症状,售后服务有时候会给海淘一族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在日本买的电饭煲,大家知道在哪里修吗?”朋友圈常常会有类似的信息,而且这样的信息还会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共鸣。然而海淘商品根本不纳入国内维修站点的保修范围,因为很多零件或者内部设计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可能没法修理,即使修理也要支付很大的一笔费用。
如果想要返厂维修那就更麻烦了,首先厂商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测,确认产品的故障原因,如果经检测是产品质量原因导致的故障,将免费负责维修,如果是人为使用不当导致的故障,消费者将支付维修费用。当然如果将产品邮寄到原产国维修,国际运费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有关进口小家电产品售后问题日趋严重,对此维修难题笔者建议:很多海淘的小家电产品打着智能化的旗号,消费者自身应理性考虑使用需求,不要盲目跟风选择高档的进口产品。如果确实需要海淘产品,应提前了解售后服务流程,明确该商品在国内的适用条件和相关售后维修服务,还应索要保修卡和购物票据。
多方面共同努力 解决小家电维修难问题
解决小家电产品维修难的困境已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很多家庭闲置的小家电产品都能摆满一桌子,并不是不想修,而是觉得划不来,要么无配件、要么价格高、要么根本找不到相应的维修点。难道小家电维修市场真的空缺吗?如何打破无法维修、不能维修的局面呢?
首先,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国标政策,抑制不良厂商“浑水摸鱼”的现象,注重产品质量问题,从根源上解决小家电维修难题。电器产品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必须要做好品控、扶优汰劣,才能升级消费,这一点应该成为家电企业和销售平台的共同认识。小家电厂商需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单纯被动接受来自监管部门和销售平台的压力,而应当自觉扭转忽视质量的观念,将生产高品质产品作为发展的核心和重点。
接着,就是售后服务问题,有句话说的好“服务才是产业发展生存之道”,不要一说到售后服务就闭口不谈,做好售后的服务无疑是为自己的品牌树立形象。同时,厂家对新品购买的用户可以附赠维修零件,解决后期因零件不全而造成的家电下岗现象。当然,家电维修人员的问题也需要解决,成立专业的维修团队,对返厂故障家电进行维修或提供上门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风潮兴起后,家电维修行业也从中受益。目前如苏宁、京东、58到家等电商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家电维修服务体系。在给消费者带来更高效服务的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很好的品牌效应,对于家电维修行业规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最后,小家电产品符合智能的发展潮流是好的方向,家电维修从之前的维修硬件升级到软件的维修,随着智能化的不断深入,小家电维修行业的准入门槛将被提高,行业的原有经营模式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调整,优胜劣汰,一些产品不合格,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将面临淘汰,但是现在小家电产品还处于智能的发展初期,离人工智能还很远,不要一味的追逐时尚的步伐,而放弃了最初的实用和便捷。
小家电之所以出现维修难的问题,是政策、市场、厂商以及消费者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消费者自身而言,不应因为血拼购物而为自己埋下无后期服务的恶果,注重品牌、注重质量,放弃原有的低价消费模式,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维权意识,不要因为价格低就纵容质量不过关的企业招摇撞骗。相信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可以缓解小家电维修难的尴尬局面。
TAG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