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多年以来,众多小家电产品之所以在市场上,总是会出现“前一段时间还很火爆,后一段时间就彻底歇菜”的困顿局面。原因并不是消费者的喜新厌旧,也不是小家电产品的功能不是刚需,而是很多小家电“说起来很好,用起来不好”。
很多小家电产品,真的是“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产品的实际功能和日常体验,距离心理预期简直差的太远了。
很多用户直言:买一些小家电产品时,主要是看身边人的口碑推荐,以及评测文章,还有网红和达人们的推荐,很多小家电都被他们“吹得天花乱坠”,因为价格不贵所以一冲动就买了;实际上,买回家里之后,用上一两次真的是感觉“悬殊太大”,很多小家电产品完全是“说一套做一套”。
除了少数的生活类小家电,比如电饭煲、微波炉、豆浆机、破壁机之外,大量小家电产品这些年来在市场上总是“火一阵子就没有声音了”。比如说,果蔬清洗机、空气炸锅、空气净化器,甚至是最近几年突然火起来的吸尘器、扫地机器人,以及洗拖一体机等,其实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没买之前,感觉很有需要,很期待;用了之后,感觉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很多功能被网红夸张夸大了。
比如说,这几年突然走红的空气炸锅,以及空气净化器,很多家庭在没买之前,总是感觉“有一定作用”、“必须要配一个”。买了之后才发现,感觉不是很好的体验。同样,包括这几年火爆年轻人生活圈的扫地机器人,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很多产品连最基本的清洁地面性能,都不达标。如今却还想着通过“吸地、洗地、拖地”等众多功能化的集成,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和需求。最终的结果,一定会出现“空中楼阁”。
正如一些消费者所说的: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小家电,一类是“看着很心动、用起来却很心痛”的那种产品,属于完全被网红标签带偏了节奏;另一类是买回家就用一次,再也没用过,属于典型的一次性消费品;还有一类则是“用一次烦一次,扔了可惜用起来并不好”,属于典型的鸡肋产品。
造成这一商业局面的原因,正是一些小家电行业内存在多年的顽疾并未解决:首先,大量小家电的技术创新,多是伪创新。创新的主体并不是大企业,而是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取悦用户,抢夺用户眼球的小花招。大量小家电产品技术和功能创新不能真正直击用户痛点,反而都是些抢夺用户眼球的花招、虚招;
其次,很多小家电属于典型的消费升级产品,但缺乏相应的技术、品质和性能作为支撑。很多细分功能,只是关注到用户需求的表层,并没有深耕和直击用户更多的其它需求和功能。这也造成了大量的小家电产品,只有一时的热闹缺乏长久引爆的能力。
再者,小家电在进入中国家庭,并成为见证中国家庭品质生活的一个缩影和细节,长期以来都处于“被动享受”的通道中,缺乏主动性的投入与创造。这也直接造成了很多小家电产品的发展缺乏持续性投入和长期性沉淀。很多小家电的市场周期不过3个月,产品的研发和培育周期更短,大部分是模仿和抄袭式变化。
真不知道一些小家电厂商心里有没有想过,如果一直是这种套路的市场操作,又如何破解小家电产业发展的周期性困局,以及小家电市场“昙花一现”的常态性局面?
TAG标签 :